- 极略色 → 極略色
- 法處所攝色之一。 極者至義, 將眾色層層分析, 至於極微, 即稱為極略色。 在小乘佛法中, 極微類似於現代科學上的原子、 質子、 中子、 電子等, 我們所稱的物質, 即是由原子組成分子, 由分子組成物質。 而在大乘佛法中, 以極微是觀行者在觀智上的假想, 而不是實法。 所以大乘法義, 色法不是極微所成, 乃是阿賴耶識中的色法種子所生, 隨量之大小頓現為一相, 所以在《唯識二十頌》、 《觀所緣緣論》等論典中, 都破斥極微非實。 大乘修觀行者, 以法空觀(第六識假想之慧)觀想有對色中實色, 即五根、 五境、 四大、 及法處實色(定果色中實色)等粗色, 漸次分析至不可分析之極點, 於其觀智上, 浮現最細微之相分, 稱為極微, 其色即名極略色。 此種色法, 是與見分同種的相分, 不是實色, 亦無實體, 因為與色相似故, 假名曰色。 這在性境、 獨影境、 帶質境的三類境中, 屬於獨影境。 參閱‘法處所攝色’條。
* * *◆謂於色上分析長短形相麤細, 以至極微, 故名極略色。 ◆謂此細色略之至極, 無可與比, 人、 天之眼所不能見, 是為極略色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